【高校专业解读】华南理工大学功能材料专业:
更新时间:2024-12-20 浏览量:
靶材,现代科技产业的关键命脉,支撑着显示器、手机、平板及光伏太阳能电池等尖端设备,是科研成果向高端应用转化的桥梁,引领着科技进步的步伐。
华南理工大学,是国内最早拥有材料学科方向的高校之一。该校于1995年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,逐步在国内外材料科学研究与教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。其功能材料专业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显著的教学成果,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,对推动国家教育、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专业历史底蕴深厚 学科平台卓越领航
华南理工大学自1952年起开设橡皮工学、硅酸盐工学等专业,后陆续增设金属学与热处理、高分子化工、化学纤维、电子陶瓷等专业。1995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。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学科全国领先,多次入选“双一流”,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,软科排名全球第24,2023年高分子科学US News排名全球第一。
目前,学院下设6系,拥有2个国家级平台、2个国家引智基地、3个校企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、27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国家级实验教学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多层次教学科研平台,形成国际影响力学科方向,在有机发光材料、高性能弹性体、储氢电池、海洋防污材料等领域具特色,部分领域领先国内外。
学院专业特色凸显 人才培养多元融合
功能材料专业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9年创办的全国第一家电子陶瓷专业。该专业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,倡导“全知识链,两极育人”理念,通过整合科研资源、优化教学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。
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,依托“大师+团队”模式,汇聚了院士、国家级领军及优秀青年人才等高层次师资,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支撑。
同时,学院还构建了“三交叉”人才培养模式,融合科研、产业及国际资源,通过本科生导师制、科研小组、虚拟仿真实验、校企合作等多种途径,为学生提供丰富实践机会。此外,学院推行“四融合”(科教融合、虚实融合、双创融合、校企融合)综合实践教学模式,将重大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生实验内容。
功能材料就业拔萃 育创结合前景无限
功能材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了100%,专业培养对口性强。毕业生深受大型光电企业的青睐,同时也有大量学生选择继续深造,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深造率达到了73%左右。学院还积极为企业培养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,提升其员工学历水平,为光电显示领域高端人才提供了专业培训。
未来,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面向国际科学研究前沿与国家区域发展重大需求,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。同时,学院也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,为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高素质“三创型”一流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【专业名片】
1.专业概述
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功能材料专业,聚焦于电子信息产业这一国家新兴战略领域,旨在培养具备坚实基础、强大实践创新能力及高综合素质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,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。该专业自1959年创立(原电子陶瓷专业),历经多次调整,于2020年合并为“功能材料”专业,拥有深厚的办学历史与显著的办学成果。
2.培养模式
面向新时代需求,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,具备材料、物理、化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,掌握电子信息材料专业知识的人才。能够胜任设计、制造、科研、技术开发与管理等工作,具备家国情怀、全球视野及“三力”(学习力、思想力、行动力)卓越的高素质“三创型”(创新、创造、创业)人才,推动社会、经济、科技可持续发展,在工程技术实践中取得创新性成就。
3.办学优势
师资力量雄厚且结构合理,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、长江学者、杰青以及众多教授、研究员和副教授等高层次人才。拥有本科教学实验室,涵盖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、省级校外实践基地等,共享材料与工程学院实验平台及华南理工大学资源。
专业注重科产教融合,建设“材料合成-器件物理-工艺表征-应用集成”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及实验教学体系,构建了“三交叉、四融合”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新模式。2018年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,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(高等教育),获批光电材料与器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。
4.发展前景
功能材料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了100%,专业培养对口性强。毕业生深受大型光电企业的青睐,同时也有大量学生选择继续深造,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深造率达到了73%左右。
科学审核
彭树立 姚日晖
作 者
林佳欣 褚嘉仪(实习)
联合出品
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
上一篇 : 制定全球人工智能“游戏规则”,中国不能缺席
下一篇:L0006-棋牌美女素材